高 娜
(辽宁警察学院 治安管理系, 辽宁 大连 116036)
关键词:公共安全危机管理;课程改革;智慧课堂;实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D6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727(2020)01 -0114-07
收稿日期:2019-09-03
作者简介:高 娜(1981—),女,辽宁锦州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应急管理。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互联网+’时代公安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JG18DB275);辽宁警察学院教学研究项目“治安学专业‘公共安全危机管理’课程实战化教学改革创新研究”;辽宁警察学院金课建设项目“‘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智慧课程建设与应用”前期研究成果。
摘 要:
为贯彻执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理念,切实提高公安院校治安学专业核心课程“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应急处突能力的应用型公安专门人才,“公共安全危机管理”课程组把实战化教学改革与智慧课堂深度融合,构建了适应时代要求的“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智慧课程改革模式,即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智慧课程模式。线上利用“雨课堂”等教学工具跟踪学生学习全过程,包括课前、课中、课后、课外;线下根据学生线上学习情况,通过翻转课堂有的放矢讲解知识点,同时在实训中充分利用知识点设计模拟情境,训练学生应急处突能力,实现了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讲授和实战训练相结合,从思政引领型的教学理念、学生导向型的教学模式、能力导向型的教学方法、入警导向型的教学内容、任务导向型的实训情境设计和实践导向型的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课程改革。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公共卫生等领域突发事件频发。公安机关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职
责。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辽
宁警察学院治安学专业开设的“公共安全危机管理”课程,就是为了学生能具备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系统思想,掌握风险分析、危机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以及事后恢复重
建的能力,这些内容也是治安学专业的教学重点。因此,为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做到有所学、有所用,切实培养学生的应急处突能力。课程组采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
打造智慧课堂,培养适应公安应急管理工作需求的应用型预备警官。
一、智慧课程改革目标
2018 年 6 月 21 日,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提出,对大学生要有效“增负”,要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
课程的可选择性,真正把“水课”转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随即在 8 月份,教育部专门印发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函〔2018〕8 号),提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这是教育部文
件中第一次正式使用“金课”这个概念。整顿高等学校的教学秩序,“淘汰水课、打造金课”首次正式写入教育部的文件。“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智慧课程建设目标,紧跟教育部文件要求,立足
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即“两性一度”的金课建设目标。
(一)高阶性
1.打造课程思政
通过“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智慧课程构建,在思想上提高学生的大局意识,树立国家安全观理念。立足“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课堂思政,在每次课中找到合适切入点,实现与专业教学的
有机融合,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国家安全观、发展观、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等的正确认识,引导学生将日常学习、自我发展和民族复兴联系起来。2.立足能力培养通过“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智慧课程构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协同育人,在技能上提高学生应急指挥能力、协同作战能力。坚持以实战为引领,推动应急警务实战改革,构建案例库,建立基于真实案例的线下实训教学设计模型。注重实战,培育典型,总结经验,挖掘案例,进一步深化实战化教学改革。
3.加强素质教育
通过“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智慧课程构建,在心理素质建设上,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在职业素质建设上,忠诚教育贯穿始终,培养学生的警察职业担当,使整个教学达到知识传授、能力
培养、素质提高的目的。
(二)创新性
1.课程内容有前沿性和时代性课程选取的教材是 2018 年度再版的由各公安院校专家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教材。但授课内容和模式绝不仅仅依附教材体例,而是依据公安机关处置各类不同性质突发事件的措施来进行规划,辅以近期发生的鲜活的实战案例加以引导。同时,依托社会风险治理研究基地建设,把研究团队的科研成果带进课堂,使课程内容更具前沿性和时代特色。
2.教学形式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
在线上课程中,充分利用海量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自主学习材料。在线下课堂上,充分挖掘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通过翻转课堂、讲座、研讨等形式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课后通过线上工具增强学生的互动与作业反馈,强化学生的态度养成。在线下实训课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创造力与集体的能动性,结合相关应急处置原则考核学生的实训表现。在案例脚
本设计中,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或对其他案例的理解提出一条或多条想要模拟的实训场景,确保学生通过实训教学完成从答题人到出题人、从参与者到设计者的转变,使学生升华对实训教学
的认识,并能从个体多样性的视角对实训教学内容更新与实训方法的逐步完善提供帮助。3.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设计,真正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兴趣,而不是简单的应付考试,争取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遇到突发警情时,不但会运用学过的知识框架,更能懂得用脑思考,不同问题不同分析不同解决方法;更有遇事不惊、镇定自若的心理能力。
(三)挑战度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课程本身在内容上就比治安学的其他课程更具挑战度,涉及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工程学等众多学科。教学课程组一直在不断学习、研讨课程内容,引入教官授
课制,并派教师深入公安机关进行实践锻炼,丰富课程内容,增加课程深度。课程组认真花时间花精力备课讲课,学生课上课下也有较多的学习时间和思考作为保障。同时致力于教师智慧和学
生智慧的同步发展,将考核的指挥棒指向能力提升,在智慧课堂形成性评价的影响下,实现探究性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可持续智慧发展。通过智慧课程的研究,促进公安一线教师对传统课堂教学
的反思和对智慧课堂的构建。
。。。。。。
详情请下载